2018/10/13
在巴西、中东、印度等众多的新兴市场中,当地跨境电商市场的潜力备受瞩目,许多卖家、企业迫不及待想前往这些蓝海市场开拓自己的新天地。但屡次遇阻的清关问题却令人望而却步。巴西加收3.5美金的清关费用一事刚过不久,又有卖家爆称被印度海关扣留了多批货物,前因后果究竟如何?
据印度品牌资产基金会(简称IBEF)预估,印度电商销售额将在2020年达到640亿美元,到2026年将增至2000亿美元且将在2034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商市场。在印度当地,除了服装为销售最快的品类之外,时尚配饰、家居装饰、厨房电器以及个人电子产品等其他类别的产品也得到当地市场的宠爱。
潜力如此巨大的市场,近期卖家Flora爆料称,其客户表示印度海关已经有一个月没放行了。究竟为何?从该卖家口中得知,印度海关严查BIS证书,并且涉及多种品类。
1.历史沿革
印度在独立前没有全国性的标准及认证机构,当时国内多使用英国及美国标准。1947年印度独立后,政府在新德里组建了印度标准学会(ISI),并按专业领域分设专业标准委员会,承担印度标准的制定任务。1952年开始,印度开始实施“ISI标志”认证制度。1966年印度成立了标准工程师学会(SEI)。1986年,印度设立印度标准局(BIS)。1987年4月1日印度标准局正式取代印度标准学会(ISI)成为印度法定的全国性标准及认证管理机构。
2.实验室
印度标准局总部设在首都新德里,下辖5个地区办公室,33个分支办公室,5个检查办公室及8个实验室。截至2004年12月31日,印度标准局工作人员总数为1900人。
印度标准局设有8个实验室,分别是设在北方邦贾瑞巴德市的中央实验室,北部、东部、南部、西部办公室附属的实验室,以及班加罗尔、巴特纳、古瓦哈蒂三个分支办公室附属的实验室。
除此之外,印度标准局也认可符合规定检测程序的其他实验室。
印度标准局(The 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简称BIS。BIS是印度标准及认证事务的主管部门。
BIS产品认证通过对工厂质量管理体系的初次检验和评定,认证后工厂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及对工厂和市场上抽取样品进行检测,来决定产品是否与印度标准一致。
BIS颁布的ISI标志是产品符合印度标准的标志,也是符合产品规格证明。所有的BIS认证均执行印度标准,检测合格获得证书的,使用通用的ISI标志。40多年来,IS标志在印度及其邻国是优质产品的象征。由于相当一部分印度标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一致,印度标准号也与ISO/IEC标准基本一致,某些标准还具有双重编号,如IS/ISO或IS/IEC,因此冠以IS/ISO、IS/IEC双重标志。
印度的产品认证实行自愿认证原则,旨在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有质量保证、安全可靠的产品。考虑到公共卫生和安全以及大众消费等因素,印度政府通过发布即时法令,对特定产品施行强制认证(见“强制认证产品”栏目)。印度标准局仅就申请授予认证证书,强制的具体工作由相关权力机构执行。
印度BIS的认证条件如下:
1. 制造商在印度设立办事处或者联络机构或者委任代理人;
2. 制造商工厂必须要配备所有测试申请认可产品符合相关印度标准的基础设施。
除此之外,当地海关严查低申报,卖家还需要提供IEC证件及付款凭证,缺一不可。另外,据Flora表述,印度海关法例不仅很严也很坑。卖家货物到达当地之后,货权直接转移给买家,在买家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卖家不能退运。而且如果超过3天卖家货物未能成功清关,则会被当地海关没收拍卖,也由此导致许多卖家货物被没收,财货两空。
卖家损失30万人民币,只能“望洋兴叹”